这里曾经是煤矿的繁荣地带,现在已经是一个很普通的乡村。
大少爷喜欢写作,很喜欢他用这种方式来描写自己的家乡,所以偷了他的文章来放~~~

我的故乡煤炭山,象一个垂暮之年的老人,曾经风光过,那又如何?有人愿意听你唠叨那段辉煌的岁月吗?年轻人都离你而去,到城里寻活儿去了。你很无奈,因为你的故事,只活在那些陪你走过黄金岁月的老人家的记忆中,随着他们一个一个的离去而逐渐消失。往后,你的名字只能在历史课本里找到,而你那段精彩的故事,却被马来西亚历史以寥寥的几句 ,轻描淡写地带过-“煤炭山,十八世纪英殖民时代,马来半岛盛产最多煤碳的地方。当时开采煤碳的矿工多达五千多人,大部份都是从中国飘洋过海来到这里谋生的华侨。这里曾经发生过全国最大的工人罢工事件,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抗日军活跃的地方”。 你要向外人炫耀你的历史遗迹吗?
算了吧!那天我经过你那开采煤矿遗留下来的地底隧道,四周野草丛生犹如废墟,隧道内满地垃圾,还有一股难闻的臭味。小学的时候,我曾经路过这里,从入口处往隧道内走了不到十步就不敢再往下走了。从那时起,我常幻想,隧道底下是什么样的?是地狱?还是天堂?但是我还是忍不住要称赞你,你建得挺牢固的,虽然脏了点,但是面貌没变,如果有个伯乐能够慧眼识英雄,帮你打扫一下,你一定会变得很漂亮。
阿爸说你曾经有一条通往巴生港口的火车铁道,有一座小型飞机场,这些遗迹都去了哪里?煤矿公司的员工俱乐部被马华公会收了来当会所,还保存得好好的。虽然它有历史背景,但是建得不漂亮啊!没啥看头。难道你要我在烈日下,为朋友解说这残旧丑陋的建筑物,曾经在抗日战争期间,举办过中国武汉合唱团,筹募抗战义款的历史吗? 对了,差点忘了,你有一个值得炫耀的地方,那就是坐落在煤炭山入口处的圣母教堂。为何我叫它圣母教堂?二战时期,日军盖了一栋两层楼的独立洋楼。我听阿爸说,那独立洋楼有两个用处,一是日军的办公室,二则被用作青楼,青楼就是妓院的意思。马来西亚独立以后,这栋洋楼被改成了圣母教堂,大大的十字架竖立在洋楼大门的正上方,十字架底下是一尊慈祥的圣母雕像,整栋楼被粉刷得雪白。这么一弄,仿佛如获神佑,洋楼脱胎换骨,洗去了一身的污秽,竟成了圣洁之地。后来教会搬了,这洋楼被用作残障人士收留所,十字架和圣母雕像依然高高在上,所以我喜欢叫它圣母教堂。前些日子我去拍照,忍不住要赞一句,你还是那么的美丽!